间谍就在身边?这些套路比谍战剧还魔幻
最近国家安全部门接连发布警示,提醒大家提防境外间谍活动。你以为间谍只存在于电影里?现实可能比剧本更离谱。有人伪装成猎头套取行业机密,有人假借学术合作窃取数据,甚至还有人在社交平台冒充“内部人士”钓鱼。这些操作,简直让人防不胜防。
潜伏的“内鬼”
央视前主持人成蕾的案子,算是个典型。她在央视干了十多年,借着采访的机会,偷偷传递经济情报,涉案金额上千亿。这种长期潜伏的案例,说明间谍可能就在我们身边,甚至可能是某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同事、朋友。
更夸张的是,某些境外组织打着“学术交流”的幌子,和国内数据分析公司合作,非法获取交通、医疗、地理等敏感信息。高铁运行数据、新能源技术专利,这些本该严格保密的内容,竟然出现在国外情报机构的桌面上。一旦核心技术被窃取,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人——物价波动、就业困难,这些损失都会转嫁到我们头上。
钓鱼套路升级
现在的间谍手段,早就不是过去那种偷偷摸摸的接头方式了。他们玩的是“精准投放”,专门盯着体制内离职人员、科研专家、重点企业员工下手。社交平台上,钓鱼账号遍地开花:有的装成“政策咨询号”,索要内部文件;有的冒充投资机构,高价收购行业数据。
有个生物制药公司的员工差点中招,对方伪装成投资方,说要看看他们的研发资料。幸好同事发现对方的IP地址竟然在境外某个军事基地,这才及时止损。这种套路,简直比电信诈骗还难防。
全民反间谍,举报有奖
新修订的《反间谍法》明确鼓励举报,最高奖励50万。杭州就有人因为举报违规航拍电网设施,拿到了奖金。国家安全不是某个部门的事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防线上的关键一环。
下次遇到可疑的“市场调研”,多问一句;看到同事转发来路不明的“内幕消息”,随手举报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其实都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活。毕竟,谁也不想某天发现,自己的饭碗被人从暗处偷走了。
防谍无小事,多留个心眼总没错。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配资天眼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-股票配资官网开户-炒股加杆杆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